10、郭登(?—1472年),字元登,明朝靖边名将,明开国名将郭英的孙子。
郭登仪表雄伟,美髯过腹。他智勇双全,纪律严明,预测敌情,相机而动,克敌制胜。正统十四年,他因功任都督同知、大同总兵,瓦刺屡次来犯,均被郭登一一击退。沙窝之战,郭登侦知敌寇行踪,遂率八百骑兵跟踪掩袭,于沙窝(今大同县)一战大破瓦剌军数千骑,追至栲栳山,斩首二百余级,夺回人畜弓械以万计,明军士气为之大振。
9、郭英(1335-1403年),明代开国名将,淮西二十四将之一。
郭英身长七尺,有勇有谋,擅长骑射,他与兄长郭兴一同投奔朱元璋,成为朱元璋的部将,朱元璋称郭英为“郭四”。他先后跟随朱元璋、徐达、常遇春攻打陈友谅、张士诚,平定中原、云南等地,一生大小五百余战,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,身被七十余伤。
8、郭浩(1087年-1145年),字充道,南宋名将。
郭浩是南宋名将郭成之子。建炎年间,屡次挫败金军,累官至枢密院都统制。出任金州知州兼金、房、开、达州经略安抚使,为南宋初期“蜀中三大将”之一,先后参与宋金富平之战、和尚原之战、杀金坪之战等。
7、郭孝恪(?-649年)唐初名将。
郭孝恪早年率众归附瓦岗,与徐世勣同守黎阳,后随其降唐,封宋州刺史、阳翟郡公。李世民东征洛阳时,采纳郭孝恪“固守虎牢,军临汜水,随机应变”的建议,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,因此迁任上柱国。
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、安西都护、西州刺史,以诚心安抚百姓,尽得当地民心,又击破西突厥,生擒焉耆国国王龙突骑支。
6、郭知运(667年―721年),字逢时,唐朝名将。
郭知运身长七尺,猿臂虎口,壮勇善射,颇有胆略。年轻时便以格斗之功累补秦州三度府果毅。此后又以战功累除左骁卫中郎将、瀚海军经略使,又转检校伊州刺史,兼伊吾军使。开元五年,郭知运率军在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,将俘虏献于京师。开元六年,郭知运再次率军攻打吐蕃。郭知运趁其无备,率领轻装骑兵夜袭九曲之地,大败吐蕃军,缴获精甲、名马、牦牛等数以万计,受封太原郡公。
5、郭威(904年-954年),字文仲,别名郭雀儿,五代时期后周建立者。
郭威生于乱世,长于军伍,勇武有力,豪爽负气,略通兵法,善抚将士,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,后又移师北伐,大败契丹,以功进封邺都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,兼枢密使,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。后汉隐帝刘承祐“厌为大臣所制”,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,从而激起了郭威反叛。乾祐三年冬郭威发兵南向,攻入开封,推翻后汉。广顺元年,郭威即位建元,国号周,史称后周。
4、郭崇韬(约865年-926年),字安时,代州雁门人,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、名将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。
郭崇韬历仕两代三主,献计奇袭汴州,梁晋对峙四十年,一战八天灭梁。以谋议佐命之臣功居第一,赐铁券,恕十死。后任招讨使,率军六万伐蜀,两月而前蜀投降。
被誉为后唐第一名将。
3、郭震(656年-713年),名震,字元振,以字行,唐朝名将、宰相。
郭元振进士出身,授通泉县尉,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,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,又进献离间计,使得吐蕃发生内乱。在担任凉州都督期间,郭元振加强边防,拓展疆域,大兴屯田,使凉州地区得以安定、发展,更兼任安西大都护。
郭元振守边多年,无显赫武功,以建设、安抚见长,故能“克致隆平”,“安远定边”。他“武纬文经”,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,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,能化干戈为玉帛,不战而屈突厥、吐蕃之兵,这就是所谓的“善战者之胜也,无智名,无勇功”了。此等边将,对于保持边疆稳定、维护国家统一,具有重要作用。
2、郭侃(1217年-1277年),字仲和,蒙古帝国名将,是中国向西征服最远的将领。
郭侃跟随旭烈兀远征西亚,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、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,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,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,乃至对手惊呼“东天将军,神人也”,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。
郭侃有勇有谋,擅长使用火炮。郭侃大半生跟随蒙古军队西征,一生攻下了约七百座城,其中有中国式的城、伊斯兰式的城和西欧式的城。郭侃行军有纪律,常于野外露宿,暴风雨时也不入民舍,军队所至皆兴课农,吏民畏服。
1、郭子仪(697年-781年),唐代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郭子仪是唐朝中期名将,一生戎马,屡建奇功。安史之乱后,先后击败安禄山、史思明,唐肃宗即位后,收复长安、洛阳,安定了唐朝局势,是平定安史之乱头号功臣,后平定仆固怀恩叛乱,联合回纥破吐蕃。
郭子仪“再造王室,勋高一代”,“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”,被尊为“尚父”,进位太尉、中书令。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代而主不疑。
后世对他评价极高,是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。北宋年间成书的《十七史百将传》中,郭子仪亦位列其中。
版权所有:巨野七彩贝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鲁ICP备15012399号-5 企业执照信息公示 手机:13375303030 网址:www.zhguoshi.com 地址:巨野县开发区